星光不負趕路人,向陽而生 ——記四川省重大課題“基于健全人格培養(yǎng)的德育課程化實踐研究”文科組總結會
[日期:2022-06-24] | 作者:教科室 1164 次瀏覽 | [字體:大 中 小] |
2022年6月22日下午4:00,四川省重大課題《基于健全人格培養(yǎng)的德育課程化實踐研究》一級子課題文科組總結會在雙流區(qū)立格實驗學校第三會議室召開。本次會議特別邀請了德育處王敏蓉主任蒞臨指導。課題組長張玉萍老師主持,語文、英語、歷史、地理、道德與法治、藝術六個教研組教研組長和主研人員參與了本次會議。
各組就本期課題研究工作的開展進行了全面的總結。其中語文、地理教研組進行了現(xiàn)場交流分享。
首先,語文組付明老師就如何形成《一顆小桃樹》健全人格展示課例進行了分享。《一棵小桃樹》是賈平凹的一篇散文。本篇文章講述了作者的長大和小桃樹的成長,反映出了作者的迷茫和在探索中成長的心路歷程。付老師從上好一堂基于健全人格培養(yǎng)的德育特色語文優(yōu)課出發(fā),結合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和課題研究的角度進行了教材的挖掘。作者筆下的桃樹就是他本人的化身。從明——小桃樹,暗——作者兩條主線,圍繞校本健全人格目標體系中自信、堅韌性兩個要素。結合初一學生閱讀缺乏技巧的學情,在語文組課題專題研究會上進行了說課和教學思路分享,全體語文組老師在宋揚組長的帶領下,積極給付老師出謀劃策,經過多次磨課后,最終形成了較為成熟的教學設計。
通過對“物”的品析,讓學生從字里行間體會作者對小桃樹寄托的情感;提煉出 “苦”和“韌”核心關鍵詞,比較小桃樹的成長過程和“我”的人生經歷,學習托物言志的手法同時感悟小桃樹頑強的生命力,在潤物無聲中通過小桃樹堅強不屈,勇于和困難作斗爭的勇氣,給學生傳遞正向人格引導,做自己命運的主宰。
課上,付老師充分給予學生思維和語言展現(xiàn)的機會,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作課堂的主角,站在學生成長引路人的角度為老師們呈現(xiàn)了一堂和諧、生動、情感自然流動的語文優(yōu)課。
接下來,語文宋揚組長分享了語文教研組如何從課題研究出發(fā),優(yōu)化語文課堂的思考和實踐經驗。明確一堂優(yōu)質語文課除了要優(yōu)化學科能力培養(yǎng)外,更要傳遞出對學生正向人格培養(yǎng)的感染力。但培養(yǎng)的路徑絕不是對人格要素的生搬硬套,而應“以文化人”“潤物無聲”,才能讓語文課堂更有深度,兼具廣度,給予學生更寬闊的視野和成長的厚度。
地理組的分享也同樣精彩。主研人員劉英老師,展示了地理組在實踐中尋找到的“以課題研究優(yōu)化學科課堂”路徑。地理組在實踐研究中首先尋找學科核心素養(yǎng)與健全人格教育的有機聯(lián)系。抓住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中環(huán)境意識、人地協(xié)調、多元、包容、尊重等核心關鍵詞,對應挖掘校本人格目標培養(yǎng)體系中“文明素養(yǎng)-保護自然環(huán)境”、“認知-世界觀”、“情感-友愛感”等要素與學科間的聯(lián)系,進行解讀。將人格要素融入到具體的每一章節(jié)教學內容中去發(fā)現(xiàn)契合點,讓研究成為優(yōu)化課堂的手段路徑,讓老師們在研究中得到育人素養(yǎng)和教學能力的提升,從而主動研究、自覺研究的做法讓課題組的老師們深受啟發(fā)。
歐波老師圍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一課,從如何選題,全組如何磨課、研課,怎樣形成精彩的課堂展示進行了分享。歐老師用富有激情、簡潔風趣的語言,嚴密的邏輯推理式的講述向課題組的老師們展示了一堂精彩的地理學科優(yōu)課是如何生成的。
兩個教研組的分享讓參研老師們獲益良多,引發(fā)了老師們對課題研究更深入的思考,得到了王敏蓉主任的高度評價。王主任說:“隨著基于健全人格培養(yǎng)的課題研究深入推進,學科課堂開始變得更加暖意融融,師生之間的互動更加和諧,課堂更加舒適愉悅,提升了學科課堂的育人品質。”
“星光不負趕路人,向陽而生?!笔俏目谱诱n題各教研組在堅持實踐中尋路,著眼立德樹人的根本,不為研究而研究的深刻感受。正是這樣的堅持才能更好的用有育人深度的課堂打開學生的心門,拓展課堂的育人格局,讓學科課堂成就孩子的成長人生。
(撰寫:張玉萍 審稿:袁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