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起的手機,真的放不下嗎? ——記顏萍老師主題班會獻課活動
[日期:2023-06-01] | 作者:德育處 1455 次瀏覽 | [字體:大 中 小] |
文/張穎晨 圖/徐然
本學期由健全人格總課題組統(tǒng)籌安排,班級管理課題組織實施的主題班會“人人獻課”活動于第16周周五迎來了獻課活動。為了讓同學們清楚的認識到如何合理使用手機、培養(yǎng)同學的自律性并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顏萍老師設計并獻上了一堂主題班會課。
初二的學生正值叛逆期,因為手機的過度使用導致的學習下降,性格變化或者與家人的矛盾激化等問題日益突出因此,如何引導學生明辨是非,科學地使用手機,讓其為學習所服務,并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yǎng)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成為了我們急待解決的問題。
本堂課從一個關于手機的真相開始。德克薩斯大學的沃德博士招收五百多名大學生作為實驗參與者,并要求他們完成兩個需要高度集中注意的認知能力測驗。在兩個測驗中,參與者的手機被分成三組放置:第一組放在桌子上(室內視線范圍內),第二組放包里(室內視線范圍外),第三組放室外;與此同時,第一個測驗要求半數(shù)的參與者將手機調為靜音,第二個測驗則要求關機。實驗證明:即使我們不去觸碰或者使用手機,手機都會對我們產生影響。只要你知道手機在那里,影響就開始了。因為你的內心,總會被手機牽扯。使得你沒有辦法專注在自己的事情上。
顏萍老師提出一個困擾同學們的問題:拿起的手機,真的放不下嗎?
第二環(huán)節(jié),七嘴八舌——話手機的利弊分析,同學們關于手機利弊問題大膽說出自己的觀點,進行辯論。在同學們的回答中分析除了應該如何減少手機依賴的方法。
最后,顏老師和同學們做個約定:共同編寫了家庭管理協(xié)議書:
(1)允許父母在我的手機上安裝相應的APP,并進行設置。
(2)手機密碼需要讓父母知道,手機不能帶到學校。
(3)不在晚上10點至早上10點之間使用手機。
(4)不使用第二部手機,或其他人的手機。
(5)不要利用這個高科技產品說謊、愚弄或者欺騙他人。
(6)遵守綠色上網(wǎng)的原則,不用手機發(fā)表過激言論,不做違法行為,不搜索違法信息。
(7)盡量不使用電腦和iPad(做作業(yè)除外),若不得不使用,會計入時間。
(8)當接收到可疑信息或者來電時,我會第一時間告訴父母和老師。如果有人通過手機來威脅騷擾我時,也會告訴父母和老師,不會自己面對解決。
(9)在公眾場合,特別是命令需要安靜的場合(如圖書館、電影院等等),我會將手機調為靜音狀態(tài)。如果需要接聽或者說電話,也要離開當前場合。文明用機,不影響別人。
本節(jié)課在輕松活躍的氛圍中,讓同學們感受到手機是可以服務于學習的,手機也是可以放下的,在科技發(fā)展的時代,手機已經(jīng)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手機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弊也有利。中學生的任務是快樂學習,健康成長,在使用手機時,應該把握分寸,在什么時候什么場合不應該使用手機。你會發(fā)現(xiàn)手機有利于學習的功能,和同學朋友面對面交流代替沉迷聊QQ 玩網(wǎng)絡游戲等虛擬網(wǎng)絡世界,正確的使用手機,手機的價值才得以體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