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教育,立格立人——四川省第五屆“立德樹人”優(yōu)秀實踐創(chuàng)新案例展示活動第三分會場活動在成都立格實驗學校舉行
[日期:2024-10-29] | 作者:教科室 541 次瀏覽 | [字體:大 中 小] |
10月24-25日,四川省第五屆“立德樹人”優(yōu)秀實踐創(chuàng)新案例展示活動在成都市雙流區(qū)隆重舉行。本次活動由四川省教育學會、四川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和中國教育學會《中國基礎教育》雜志共同主辦,成都市雙流區(qū)教育局、成都市雙流區(qū)教育學會、成都市雙流區(qū)教育科學研究院承辦,成都市雙流區(qū)立格實驗學校協(xié)辦第三分會場展示活動。
10月24日下午,來自四川省21個市(州)和西部基礎教育創(chuàng)新發(fā)展共同體10余個?。ㄗ灾螀^(qū)、直轄市)的教育主管部門、教育學會、教科院(所)等各級領導、專家,以及區(qū)內外中小學教師代表,成都立格實驗學校教育集團教師代表近500人參加了第三分會場展示活動。四川省教育學會副會長魏成松,四川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四川省教科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四川省教育學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四川省教育學會教育改革研究分會理事長王真東,華東師范大學課程系教育學博士、浙江大學教育學博士后、成都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改革研究所課程與教材研究室教研員岳剛德,成都市雙流區(qū)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劉光文,四川省特級教師、四川省勞動模范、四川省教育學會勞動與實踐教育分會理事長、成都立格實驗學校教育集團總校長高志文,成都市雙流區(qū)立格實驗學校德育處主任王敏蓉,通遼市科爾沁區(qū)明仁實驗小學黨委副書記蔣春艷,重慶市八中兩江金溪中學校副校長崔敏以及寧南中學新聞中心主任盧敏等嘉賓現(xiàn)場交流了實踐教育的研究成果和“立德樹人”的實踐經驗。與會者圍繞“實踐教育,立格立人”這一主題,展開了熱烈而深入的討論,共同探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策略與路徑。
成都立格實驗學校的師生們通過一系列精心準備的活動和課堂展示,全面展現(xiàn)了學校在“立德樹人”教育理念上的努力和創(chuàng)新。從最新的科技創(chuàng)新項目到充滿創(chuàng)意的藝術作品,從貼近實際生活的社會實踐到跨學科的教學探索,每一項成果都凝聚著立格師生們的智慧和汗水。這些成果不僅展示了學校在實踐教育方面的成果,也體現(xiàn)了實踐教育對于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人才的重要作用。
四所學校各展風采、各具特色的案例交流與閃爍著教育智慧的學術沙龍,讓與會者深受啟發(fā)。教育實踐者與專家們分享了他們在教育實踐中的精彩案例與深刻思考,這是一次教育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一次教育智慧的深度碰撞與交融。我校一直努力實踐的課程改革、健全人格培養(yǎng)、綜合實踐三大重點課題的展示,成為本次活動的亮點。
活動展示:五育融合,立格之花絢麗綻放;多元教育,雙流故事精彩講述
藝術展示:九霄環(huán)佩,六律和鳴
13:00至13:20,太陽門區(qū)域迎來了一場視聽盛宴。首先,在太陽門區(qū)域,夏棟梁、張瑩老師帶領的學生們帶來了聲樂展示《太陽門之聲》。學生們用飽含熱情和極富表現(xiàn)力的演唱,充分表達了對這個個性表達舞臺的喜愛與珍視。緊接著,旭日廣場上,打擊樂團獻上了《立格鼓韻》的精彩演出。在吳玲老師的精心指導下,團員們以激昂的鼓點奏響了青春的旋律,現(xiàn)場氣氛熱烈,令人熱血沸騰。
在多功能廳樓下,紫藤木笛社團的《青春舞曲》和陶藝《“陶”出新“藝”》展示同樣吸引了眾多目光。程皓玄、趙俊、李意老師帶領的木笛社團,用悠揚的笛聲訴說著青春的故事;彭宇、李雪白老師指導的陶藝作品,則以其獨特的創(chuàng)意和精湛的工藝,展示了學生們在陶藝創(chuàng)作上的非凡才華。吳永建老師策劃的書畫作品展《立格立人》以書畫藝術的形式,傳遞了實踐教育與人格塑造的緊密聯(lián)系。一幅幅生動的書畫作品,不僅展示了學生們的藝術天賦,更體現(xiàn)了學校對美育融合發(fā)展的高度重視。
實踐教育:智啟未來,技繪藍圖
學校案例展板、展臺展示在志文樓下進行。學校向與會嘉賓詳細介紹了立格實驗學校在“立德樹人”的理念引領下,以培養(yǎng)學生健全人格為目標,在學校實際的生活空間中,以課程思維來統(tǒng)整學校德育資源,整體構建學校德育課程體系,設計和實施學校德育活動。課題組從學科、班級、學校集體活動三個方向建立了子課題組,構建學校德育研究和實施體系,以此實現(xiàn)了學校全員全程德育。學科育人課題文科子課題組通過整合中國學生核心素養(yǎng)、學科核心素養(yǎng)、健全人格目標要素等,構建學科人格要素圖譜,并對人格要素進行分層解讀,指導學科育德的實踐;學科育人課題理科子課題組挖掘學科課程育德要素,構建要素圖譜,編制實施目標細目表,形成實施參考指南,結合“激—問—探—練—拓”五步教學流程,創(chuàng)新了學科課程育德范式;班級管理子課題組開發(fā)了“三學會、三管理、三教育”主題班會課序列,涵蓋學會學習、學會協(xié)作、自我管理、安全教育、禮儀教育等九大主題序列,構建了從七年級到九年級三年連續(xù)發(fā)展目標,形成了“每月一主題,周周有活動”主題班會校本課程的實施方案;超班級集體活動子課題組通過德育活動主題化、活動主題序列化、主題活動課程化、活動評價多元化設計,組織設計、策劃實施以培養(yǎng)學生健全人格為目標的德育活動。
同時,在白河生態(tài)研究室,李春燕老師指導的《白河生態(tài)課題研究》項目,展示了學校在環(huán)境教育和綜合實踐方面的深厚底蘊,體現(xiàn)了學校對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積極貢獻。
課堂觀摩:智慧啟迪,點亮求知之光;思維碰撞,激發(fā)創(chuàng)新之潮
小學課堂:童趣盎然,知識啟航
立格附小綜合實踐課題組廖進歡、胡夢嬌、徐建三位老師匯報了《以美育人,擁抱自然—采春茶;以文化人,愛我家鄉(xiāng)—訪三蘇》研學旅行課程的構建與實施成果。課程按照課堂初探→三蘇祠實地探究→整理資料、制作成果的探究過程,將實踐教育與文化教育、勞動教育、品德教育相結合,讓學生從詩詞中學蘇軾豁達,從美食中品蘇軾豁達,從楹聯(lián)中悟蘇軾豁達。最后,孩子們還展示了自制精美的物化成果來弘揚東坡文化。學生們不僅能夠在自然和文化的熏陶中感受生活的美好,還能在實踐中學習到豐富的知識和技能,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chuàng)新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健全人格課題組張漫老師帶來《凝志聚力研新篇,啟智啟行育人格》主題分享,從“學?;顒印薄ⅰ鞍嗉壩幕?、“學科課堂”、“家校關系”和“三會課程”五個方面進行介紹,展示了附小以學科融合健全人格課程、主題班隊會課程、班級文化建設課程、超班級大型活動課程、家庭心育課程五位一體的德育課程體系,凸顯了附小德育活動的體系化、常態(tài)化、規(guī)范化。
《你好,生命!》是徐玉雙老師面向二年級學生設計的一堂生命教育主題微班會。該課程緊密圍繞實踐教育,通過摸生命盲盒、看視頻做動作、聽音頻猜生命等活動,讓學生直觀感受生命的美好與珍貴,激發(fā)學生熱愛生命的情感。同時,課程結合生活實際,以真實情境引導學生思考守護生命的重要性,辨別行為的正誤,強化是非觀念,促使學生將熱愛生命的情感認同轉化為守護生命、健康成長的行為習慣,助力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彭詩菊老師和六年級四班的孩子們在思政課《地鐵里的新質生產力》中開啟了樂學之旅。彭老師引導孩子們以“探秘成都地鐵”為情境,開展實地考察、交流分享、模擬體驗、數據分析等活動,引導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斷加深對新質生產力的認識,拓寬了孩子的知識視野,激發(fā)了學生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了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和綜合素養(yǎng)。
中學課堂:思維碰撞,智慧飛揚
中學的課程活動同樣展現(xiàn)出了獨特的魅力和價值。
中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時空之間·玉見大美——金沙玉器跨學科項目式學習》通過跨學科的項目式學習方式,活學活用、融會貫通,圍繞玉器設計兼具文化內涵與美學價值的文創(chuàng)產品,帆布包、手機殼、系列扇子、金沙服裝,現(xiàn)場展示的每一件文創(chuàng)都是集體創(chuàng)意的凝聚。通過特色活動與金沙實地研學,立格師生共同感受考古與美術設計結合的魅力,在挖掘文物內涵、繪制紋樣、裁剪服裝的實踐過程中獲取新知,守護與傳承鄉(xiāng)土文化遺產,在古今交融碰撞中為金沙玉器平添一份人文溫度。
晉云萍老師展示了《探歷史真相,啟歷史智慧——明朝的對外關系》課例。晉老師通過聚焦“鄭和下西洋”檔案缺失這一歷史事件,引導學生運用科學方法探尋歷史真相;針對“鄭和之后再無下西洋”的歷史現(xiàn)象,引導學生理性思考、辯證分析歷史問題,讓學生在體驗、探究、實踐的思維碰撞中逐漸形成客觀、理性、嚴謹的世界觀。
王春艷老師展示的《眼睛》一課是一堂跨學科實踐課例。該課將課堂學習延伸到了校園和醫(yī)院等公共場域,給學生創(chuàng)造和提供了豐富的公共生活,學生圍繞青少年視力健康開展了調查、采訪、宣傳等實踐活動,學生在深度的實踐參與過程中,提升了保護視力的意識,掌握了一些保護視力的方法,并通過拍攝創(chuàng)意短視頻、制作展板等方法宣傳青少年近視防控的方法,真正落實學以致用、知行合一,滿足了學生人格發(fā)展中對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需求。讓學科育人真實的發(fā)生在學科課堂上,讓“立德樹人”成為本節(jié)課最鮮亮的底色。
案例交流:經驗分享,凝聚實踐智慧;成果展示,彰顯教育創(chuàng)新
此次案例分享會由成都立格實驗教科室副主任付兵主持,匯聚了來自成都市雙流區(qū)立格實驗學校、重慶市八中兩江中學校、通遼市科爾沁區(qū)明仁實驗小學以及寧南中學的四位教育踐行者。他們分別就德育課程、德育機制、校本課程以及研學旅行等方面進行了精彩的案例分享。
成都市雙流區(qū)立格實驗學校德育主任王敏蓉以《立格立人——指向“健全人格”培養(yǎng)的德育課程》為題,分享了學校在德育課程的目標構建、內容創(chuàng)生、實施策略和有效評價方面的創(chuàng)新與實踐。她指出,學校通過構建系統(tǒng)的德育課程體系,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品質、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旨在培養(yǎng)出具有健全人格的優(yōu)秀人才。多年來,學校依托“綜合實踐”和“健全人格”兩大課題,在實踐中研究,在研究中實踐。實踐教育和立格立人理念已輻射并根植到成都立格實驗學校的整體課程體系,有力提升了學校的人才培養(yǎng)質量。
重慶市八中兩江中學校副校長崔敏帶來了《勵志卓然——喚醒學生德育自覺的校本課程》的案例分享。她詳細介紹了學校如何完善課程體系、文化體系、活動體系、實踐體系、制度體系、協(xié)作體系,通過構建特色德育機制,激發(fā)學生的內在動力,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從而推動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通遼市科爾沁區(qū)明仁實驗小學副書記蔣春艷以《在遇見中成就彼此》為題,分享了學校在立德樹人方面的獨特做法。她通過一個個生動真實的教育案例,詮釋了用愛、歡喜、信任與孩子相遇,讓學生在與老師的互動中感受到關愛與尊重,用生命澆灌生命,用靈魂引領靈魂,讓自己的學生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寧南中學新聞中心主任盧敏帶來了《民族地區(qū)高中地理研學旅行校本課程設計與實施》的案例分享。他介紹了學校如何結合民族地區(qū)的特點,因地制宜地設計并實施高中地理研學旅行校本課程,讓大概念、大單元、跨學科、項目式教學進行融合,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地理知識,培養(yǎng)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
與會嘉賓岳剛德博士(成都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改革研究所課程與教材研究室教研員)對本次案例交流進行了精彩的總結與點評。他認為,成都立格實驗學校以三層次健全人格結構模型的建構,引導對學生成長內外協(xié)調的關注,課程內容指向明確,健全人格目標清晰;重慶八中兩江學校注重思政課與課程思政結合;明仁實驗小學以愛為核心價值,建立支持與信任;寧南中學融合實踐教育,可利用區(qū)域資源助推學生全面發(fā)展。岳博士指出,課程建設應以學生為中心,重視教師角色與評價,了解學生真實發(fā)展水平;課程評價需兼顧外在高質量指標與內在學習品質,課程治理體系需從領導、管理走向治理,平衡利益主體;同時,以研究視角推動課程建設,提升品質和效益。
10月25日,我校教科室副主任付兵老師作為學校代表,在主會場向與會領導、專家和教育同仁作了《實踐育人課程體系建構的“立格”探索》的案例交流。付主任介紹了我?;?0年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構建了以立德樹人為導向、以實踐育人為基礎的教育理念和價值體系,形成了全面發(fā)展導向的實踐育人目標體系,并開發(fā)了包含“兩個實踐教育領域”“六個實踐課程模塊”的實踐育人課程體系。實踐育人理念已根植于整體課程體系,有力提升了人才培養(yǎng)質量,促進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和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已被教育部推選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典型案例”,彰顯了其引領、示范作用。
學術沙龍:思想交鋒,點燃學術智慧火花;觀點碰撞,拓寬教育視野邊際
本次沙龍由四川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四川省教科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王真東傾情擔任學術主持,吸引了與會的一線教師、教育專家和嘉賓的踴躍參與,共同聚焦“實踐教育、立格立人”這一教育改革的核心議題。
在沙龍活動中,高志文校長深刻闡述了實踐教育明確目標的重要性,并詳細介紹了學校如何構建校本核心素養(yǎng)體系,制定實踐教育和健全人格的綱要目標,從而形成了一套序列化、具體化的目標體系。
緊接著,王真東主任針對高校長的發(fā)言,提出了一個尖銳而深刻的問題:在構建實踐教育體系的過程中,最大的難點是什么,又是如何解決的?高校長坦誠回應,指出教師隊伍的轉變是最大的難點,但學校通過堅持不懈地要求教師參與實踐教育,并強調校長執(zhí)行力的重要性,以及采取獎懲機制,成功推動了教師隊伍的轉變,展現(xiàn)了學校在教育改革中的勇氣和智慧。
盧敏主任則以地理學科實踐教育為切入點,分享了學校在支持學生外出實踐方面的寶貴經驗,以及民族地區(qū)資源豐富對學生視野拓寬的積極影響。他認為,實踐教育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地理學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強調了實踐教育在地理學科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蔣春艷書記則圍繞“立德樹人教育評價體系的實踐與探索”的主題,介紹了學校在德育評價體系建設、德育評價與學科教學融合以及紅色教育等方面的實踐探索,展現(xiàn)了學校在立德樹人方面的深厚底蘊和成就。
崔敏校長強調了德育實踐活動對于將學校理念文化深入人心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六大路徑來實施德育,展現(xiàn)了學校在德育方面的創(chuàng)新理念和扎實舉措。
王敏蓉主任對學校在推行健全人格教育的管理路徑、研究路徑和課程實施路徑進行了交流,分享了“頂層設計是前提、制度建設為保障、專業(yè)知識來助力,豐富生活是關鍵”的實踐經驗,為其他學校如何學習推廣健全人格教育提供了寶貴建議,展現(xiàn)了學校在教育改革中的擔當和貢獻。
最后,各位教育專家和嘉賓還分享了自己的教育感悟。崔敏校長強調了愛與興趣在教育中的重要性;盧敏主任則認為最美的課堂在路上,強調了實踐育人的重要性;蔣春艷書記分享了自己的教育感悟,強調了眼里有光、心中有愛、心里有學生、肩上有責任的教育理念;高校長則認為教育是一個慢活,需要堅持才能看到效果,展現(xiàn)了教育專家的深厚情懷和卓越智慧。
本次學術沙龍的多元交流,不僅充分展示了各學校在實踐教育和立德樹人方面的積極探索和豐碩成果,也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寶貴的學習機會和交流平臺。
教育展望:實踐積累成果斐然,理念深化任重道遠
四川省教育學會副會長魏成松會長在活動總結發(fā)言中,用三句話概括了此次活動的亮點和未來的發(fā)展方向。
魏會長首先表示:“收獲滿滿?!彼岬剑趨⒂^過程中,代表們不僅觀摩了多場展示活動,還深入課堂進行了觀摩,并聽取了四所學校代表的案例交流。這些學校各具特色,在立德樹人方面都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研究。他們介紹的經驗具有先進性、實踐性和可推廣性,希望各學校代表回到工作崗位后,能好好學習并推廣這些經驗。
其次,魏會長對成都立格實驗學校印象深刻。他指出,成都立格實驗學校長期致力于實施素質教育,不斷完善目標體系、課程體系、評價體系以及保障素質教育開展的機制。該校開展的各種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并在老師的引導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路徑。這種教育方式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chuàng)造力,呈現(xiàn)出高品質、高質量的學習成果。學校教師在成都、四川乃至全國都有一定影響,為全省乃至全國的基礎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最后,魏會長強調,立德樹人是我們教育的根本任務,雖然我們在立德樹人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未來仍任重道遠。我們應該進一步深化立德樹人的研究和實踐,不斷完善立德樹人的實施方案。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不斷總結實踐經驗,上升到教育理論層面,再用理論來指導實踐。通過理論與實踐的反復循環(huán),形成更多、更豐富的立德樹人探索與實踐的研究成果,為全省乃至全國的基礎教育改革貢獻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活動總結:五育并舉,雙流教育綻光彩;學術交流,教育盛會譜華章
隨著頒發(fā)證書與會議總結環(huán)節(jié)的圓滿結束,標志著四川省第五屆“立德樹人”優(yōu)秀實踐創(chuàng)新案例展示活動第三分會場的盛況圓滿落下帷幕。
成都立格實驗學校秉承“人本化、規(guī)范化、創(chuàng)新化、現(xiàn)代化”的辦學理念,以“全面協(xié)調發(fā)展并充分發(fā)展個性特長,培養(yǎng)健全人格”為育人目標,形成了“課題引領校本研修,推進國家課程高質量實施,系統(tǒng)構建校本課程,以課程改革為核心發(fā)展素質教育”的辦學特色。成都立格實驗學校獨立承擔了教育部重點課題“基于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發(fā)與實施研究”、四川省教育科研重大課題“基于健全人格培養(yǎng)的德育課程化實踐研究”和省市區(qū)科研課題20余項,先后榮獲“全國十佳科技教育創(chuàng)新學?!?、“全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示范學校”等榮譽,連續(xù)兩屆榮獲四川省優(yōu)秀教學成果一等獎和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受到四川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表彰。作為本次展示活動的承辦方,成都立格實驗學校收獲頗豐。通過精心策劃的活動展示、課堂觀摩、案例交流與學術沙龍,充分展示了學校在“實踐教育,立格立人”的創(chuàng)新與成果,還從其他學校的優(yōu)秀案例中汲取了經驗與智慧。這些寶貴的經驗與智慧,將為成都立格實驗學校未來的發(fā)展提供堅實的支撐與有力的指導。
“立德樹人”優(yōu)秀實踐創(chuàng)新案例展示活動不僅是對教育成果的展示交流,更是一次教育智慧的深度碰撞與交融,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fā)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強勁動力。
(撰稿:周繼剛 審核:劉堯樹 文傳福 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