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科技博物館一日游
[日期:2024-05-20] | 作者:2026屆8班 吳晨瑍 103 次瀏覽 | [字體:大 中 小] |
初一上期在轟轟烈烈中迎來了寒假,我也在這寒假中迎來了參觀四川科技博物館的日子。
四川科技博物館分為四大板塊:三問、三尋、三生和未來學院。
剛進入科技博物館,映入眼前的便是三問——問天、問水、問未來。在問天展廳中展示著古今中外的飛行器。古代屈原為解心中所困寫下了一卷天問,那一百七十三問是他心中的結。后來萬戶命人點了煙想去看看天邊,可他一飛沖了天再也沒回這人間。自此這世上有風,古人便會仰望星空,看了斗轉星移。到了后來神州大地結束了戰(zhàn)火的時代,跨過千難萬苦后終于為那片天穹送去抹東方的紅。零七年時嫦娥真的奔了月,但并未與仙丹相借便已是新的一頁。經(jīng)歷6.5小時,神舟行至天宮上,以星河畫卷為框與神話半點不讓。中國人用自己的力量自天問后再問天,去哪九霄之縱?
問水展廳中展示著都江堰這座綜合性的水利樞紐模型,“天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它造福千秋。更在零八汶川大地震時仍發(fā)揮著作用。
這一層樓的最后面的展廳便是問未來,雖然展廳面積不大可它的信息量大得出奇,不僅有我國航空重器20系統(tǒng)所有成員,更有未來的新概念飛行器如前掠翼、立場驅變裝置……
再上樓就是三尋——尋知、尋智、尋跡。它包括聲光電廳、數(shù)學力學廳、虛擬廳、機械廳、機器人大世界及四川省十二五科技創(chuàng)新成就展等六個主題展廳。它涵蓋了趣味數(shù)學、巧妙的機械裝置等基礎科學類的經(jīng)典展項,此外機器人展廳展示了各種各樣身懷絕技的機器人。隔著紅色的護欄,我的心已經(jīng)沖上去擁抱那些神奇的杰作。
三樓的三生展廳講述了人體和生命的奧秘、科學的生活方式、真實災難險境中處置方式、生態(tài)建設以及水資源利用、交通工具的發(fā)展與歷史變遷、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科學知識等方面的內(nèi)容。
最后來到新未來學院,里面藏有機器人工作室、科學秀、科學創(chuàng)意中心、次元空間、創(chuàng)客學院等。既是科普教學和科學表演的場所,也是文創(chuàng)產(chǎn)品的聚集之地。
游玩出館,天色已晚。一日的游覽讓我領略到科技的奧秘,更懂得了科技對于家國之安的重要性。少年就應該多來幾趟這樣的“少年游”。
指導教師:王俊霖